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量身打造本土特色校本文化(2)

时间:2014-06-10 14:17 点击:
三、构建富于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 我们知道,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是一个学校教学实力的集中体现。而校本课程文化则洋溢着学校地域生动色彩,是对课程文化

  三、构建富于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

  我们知道,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是一个学校教学实力的集中体现。而校本课程文化则洋溢着学校地域生动色彩,是对课程文化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最能彰显学校的个性特征。校本课程文化要基于学校,基于本土,即基于本土地域。因此,我们在建设校本文化时候应该注意研究本土地域文化,因为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是该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只有继承并将之弘扬光大,才能使课程文化更具实力,学校才更具鲜明的地域个性 特色。

  我校地处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的诞生地,因此学校围绕“朱子文化”,构建“明理”校本文化,因地制宜,有意识地挖掘朱子文化内涵,编写校本课程《走进朱熹》、《尤溪五中“明理”教育读本》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开发明理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将朱子文化中修身、立志、主敬、明义、治学、明礼、明理等思想融入其中,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形成了知礼懂礼、明白事理的“明理”校本文化。

  四、构建富于本土特色的校本行为文化

  校本行为文化是学校师生对校本文化的实践,表现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特点、行为内容、行为效果。在校本行为文化建设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教师的示范表率和引领作用;既要重视学校管理者的情感体验,又要重视广大师生的情感体验,力求使广大师生在行为实践中认同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活动安排等,从而内化为发自内心的日常自觉行为,最终形成独特的校本行为文化。我校基于“朱子理学”本土实际,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明理”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礼仪知识并付诸日常生活实践中;每天早读课进行10分钟诵读或背诵自编的“明理读本”(经典诗文部分)校本教材;开展争做“明理之星”等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践行“明理”校本行为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在体验中认同“明理”教育,从而将“明理”内化为自觉行为,让自己成为一个知礼懂礼、明白事理的人。

  五、构建富于本土特色的校本精神文化

  校本精神文化是校本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和精髓,是隐性的最高层次的校本文化。它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师生认同的独具学校个性特征的价值观念,它包括了办学理念、师生价值观、学风教风、学校优良传统、团体精神等意识形态,它集中反应了学校师生的共同认识和追求,最具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在建设校本精神文化时,要努力在纷繁嘈杂中提取出最具学校历史的共性的、特性的东西——校本精神文化,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历届师生都会在校史上留下不同的印迹。如,我校原是一所被人称作“草棚中学”的简陋中学,现在已成长为闽中教育的一颗新星。成长中虽历经曲折坎坷,但五中人的艰苦创业、善教乐学等精神却代代相传。我们据此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会学”校训,作为校本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根本,由此衍化出“立诚、励志、和谐、图强”校风,“身教善导、求真务实”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勤勉日新”的学风。我们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在发展上下工夫,在培育‘德馨·知深’的目标上做文章,创办一所具备特色教育和人文关怀的闽中名校”的新时期办学目标,同时大力搞好旨在培养学生正心修身、格物循理、好奕善射、明礼悟乐的“明理”特色教育,使其成为全校师生的一种普遍共识和价值观。

  总之,校本文化创建中,务必坚持基于学校本土实际“量身定做”,突出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等个性,方能彰显特色,焕发出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鲜活生命活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